“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及方法论。把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用于分析制造工艺目前是非常新的探索,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平台,提高全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和交易资源配置效率,这是目前做的很重要的尝试。”11月27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“《财经》年会2022:预测与战略”上表示。
据测算,2020年,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名义增长3.0%,占GDP比重为43.7%(GDP同比名义增速-2.8%),比GDP增速高5.8个百分点。全国2020年工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.0%,较2018年提高2.7个百分点。余晓晖指出,中国既有最先进与国际领先企业一致的智能化升级探索,也有大量中小企业在做信息化、数字化补课,企业内、企业间以及整个产业,都存在诸多探索方向和路径。他强调,5G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应用部署可能会带来工业网络、工业产线、工业生态的变革,将激活更深层面的变革创新。
他分析,从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实践看,装备制造业比较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,通过研发与服务创新提升综合价值;原材料行业则重视安全生产和能耗优化,同时也关注技术创新和平台化交易能力提升;轻工行业则更注重生产运营协同与模式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。
在余晓晖看来,虽然还需要长时间努力,但目前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已初步展现变革性的赋能意义。当前5G的大部分应用是“增量创新、边缘变革”,从外围开始引入,不改变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变革,如应用比较广泛的“5G+机器视觉”是在以前主要不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检测环节利用5G和人工智能实现了生产率大幅度提升。下一步5G URLLC(超可靠低延迟通信)的成熟是重要的驱动力,将更好分阶段匹地配各类工业应用需求,激活更深层面的变革创新。
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,通过测试发现其核心功能提升显著。其中,低代码+新型人机交互、工业模型禀赋、数字孪生、边缘能力成为平台迭代升级的重要方向。不过,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复杂且迭代更新快,还需要在提升商业盈利能力、平衡平台通用化解决方案与定制化工业场景服务、探索数据流转及平台间能力互补和资源协同方面不断努力。
关于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,余晓晖表示,重点在于融合应用、基础设施、技术创新、产业生态、安全保障和数字治理等方面。就技术赋能而言,5G、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、AR/VR、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融入将带来巨大创新与变革。
在产业升级方面,产业基础体系中的工业装备、自动化、工业软件、行业机理和知识的差距仍是长期的基础性挑战,需要长期不懈追赶;同时,5G、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也将带来新的机遇。在转型载体上,工业/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更趋突出。在数字平台领域,未来需要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/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。
目前,全球各国都在工业/产业数据空间领域积极探索。欧盟正在建设以工业数据空间为核心的生态体系,推动数据安全共享流通,加强数据主权。中国信通院也发起了工业数据空间·生态链伙伴计划,建设了面向3D模型可信共享流通的工业数据空间测试床。“深耕细作,推广普及,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,我们新的5G、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巨大的变革,但是和工业的结合需要克服很多瓶颈,还是个长期的过程。”余晓晖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