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、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开展“网络去NAT”专项工作,深化IPv6部署应用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与中央网信办秘书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开展“网络去NAT”专项工作 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计划组织选取部分区域开展“网络去NAT”试点,目标是在2025年7月底前,实现试点区域基础电信企业NAT44设备总容量不再增长,主要移动互联网应用(APP)固网侧IPv6流量占比不低于70%。
解读“网络去NAT”:突破IPv6发展瓶颈
何为“网络去NAT”?“网络去NAT”指的是逐步降低全网NAT44设备的使用规模。IPv4到IPv4网络地址转换(NAT44)设备,是能将少量公网IPv4地址转换为较多私网IPv4地址的网络设备。
近年来,产业各方积极推动IPv6的部署和应用,成果显著。截至2024年5月,我国IPv6活跃用户达7.94亿户,各类网络中已分配IPv6地址的终端数达17.65亿,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64.56%。然而,我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仍存在阻碍和瓶颈,像NAT44设备的大量部署,降低了企业开发IPv6设备和应用的积极性,增加了用户对IPv4网络的依赖,对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客观阻碍。此次《通知》的发布,旨在向社会传递我国加快向IPv6演进升级的明确信号,汇聚网络、应用、终端等产业各方力量,加快提升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水平。
协同推进:提升IPv6连通率和流量占比
“网络去NAT”与深化IPv6部署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,需要行业主管部门、基础电信企业、互联网企业、终端设备制造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。一是要统筹全局和局部,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制定整体方案和时间表,并选取部分区域进行试点,积累经验,提前达标;二是要协调网络与应用,基础电信企业持续拓展IPv6网络通道,互联网企业深入推进应用改造,加大流量引导力度,实现“建”与“用”的协同促进,发挥乘数效应;三是要平衡改造与安全,合理、有序地降低NAT44设备的使用规模,做好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,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。
《通知》指出,基础电信企业要仔细梳理NAT44设备的部署和应用情况,建立相关信息台账,制定“网络去NAT”工作方案和时间表,逐步降低全网NAT44设备的使用规模。要增加IPv6互联网专线产品供应,新的互联网专线默认开通IPv6功能。加快推进家庭网关IPv6地址前缀二次分发功能的升级。到2024年底,基础电信企业自有环境固定宽带用户IPv6连通率不低于80%。终端设备制造企业要严格遵守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相关要求。
在应用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互联网企业深化应用服务的IPv6升级改造,优化流量引导策略,实现注册、登录、使用全流程支持IPv6,提高固网环境下IPv6流量占比。内容分发网络(CDN)运营企业要推动边缘节点、核心节点等各层级支持IPv6,提高用户加速、业务调度和内容回源等IPv6流量占比。云服务企业要优化产品业务逻辑,向用户提供服务时默认启用IPv6功能。
为保障网络安全稳定,《通知》强调,基础电信企业、互联网企业要科学、合理地推进“网络去NAT”专项工作,进一步加强网络日常运行维护管理,强化重要指标监测。对于进行IPv6升级改造的网络系统,要持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管理,定期开展风险评估,做好重要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。
此外,为推动工作取得实效,《通知》要求,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要为开展“网络去NAT”试点工作的子(分)公司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。要不断丰富监测技术手段,构建监测体系。各省(区、市)通信管理局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工作指导。各省级网信办要督促互联网企业加强协作,共同推动“网络去NAT”目标的实现。
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