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枚精致小巧的智能戒指,将 AI 技术与空间算法精妙融合,只需微微挥动手指,就能达成高精度的手势操控;人形机器人热情地与游客互动自拍,面对游客的各类提问对答如流,彰显出卓越的语言交互本领…… 在 2024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,琳琅满目的 AI 体验以及一系列智慧应用新场景,充分彰显了人工智能产业蓬勃的发展活力与无限潜力。
从峰会上了解到,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 4500 家,截至 2023 年末,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的同比增长速度突破 40%。后续,多方面将全力强化创新攻坚力度,打造全栈式产业链条,推动大模型技术的持续更新与产品的优化升级,进一步拓宽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场景。
在 2024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“互联网之光” 博览会上,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吸引众多观众踊跃体验。“你好,小绿,我想要买点东西。” 人形机器人被唤醒后,即刻与观众开启互动:“请扫描二维码付款。” 支付完毕,售货机器人 “小绿” 转向货架,精准地 “抓取” 特定位置的袋子,并放置在桌上。“这款人形机器人末端控制精度可达 0.1mm,单臂负载 5kg,充分展现了其双臂双手的高精度智能操作、视觉识别以及语音交互等卓越能力。”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洪映映介绍道。
AI 智能体(AI Agent)已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。“在驾车途中临时想要订餐、看电影,同时还需接上家人,无需操作手机、点击屏幕。借助对话交互,Agent 平台能够整合导航、外卖、订票等多个 App 背后的服务,轻松搞定。” 展区内,斑马智行首席战略发展官邢悦一边演示一边解说,AI 智能体仿若一位善解人意、贴心帮忙的 “小助手”,它与汽车座舱紧密相连,能让人们畅享更为自然的人机语音乃至手势互动,以及更为丰富的车载信息娱乐体验。
此次博览会精心设置了算法模型、数据算力、场景应用三大板块,40 余个大模型及垂直模型、10 余个机器人集体亮相。“本年度的乌镇峰会,恰逢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际,全新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。” 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高锐感慨道。
峰会期间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(2024)》表明,截至 2023 年底,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高达 37.8 万件,同比增速超 40%,是全球平均增速的 1.4 倍。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 4500 家。
“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演进,具身智能、类脑智能等多条技术路线飞速发展,引发全球科技、产业以及时代的深刻变革。”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强调,将围绕算力、算法、数据等底层技术全力加大创新攻坚力度,推进软硬件的适配优化,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再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,加速大模型技术的迭代更新与产品的升级进程。
在乌镇峰会场馆内外,无人驾驶汽车、指路机器人、智能清扫机器人随处可见。在更为广袤的天地中,无人机承担快递配送、外卖送餐、农药喷洒任务,利用 AIGC 工具创作剧本、设计海报、拍摄电影,人工智能早已深度融入众多人的生产生活。
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玮介绍,智慧农场有力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,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 63%。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全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工厂(车间)和智能工厂。
“人工智能技术正朝着追求更高精准度、挑战更复杂任务、拓展能力边界的方向持续迈进。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与产业增长的全新路径。” 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指出,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创新潮流,极大地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任务的能力,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。“尤其是随着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,在 E 级(百亿亿次级)超级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支撑下,应用朝着超、智、模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前行。”
数据显示,我国已助力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创建 11 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加速场景创新与赋能应用。与此同时,多方正积极推进应用创新,拓展落地场景。
其中,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,规模庞大、涉及范畴广泛、应用场景丰富,是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重要阵地。张云明表示,将以 “人工智能 + 制造” 为核心重点,推动产业务实合作,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、测试验证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,提升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赋能水平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提出,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完备、需求规模宏大、应用场景多样的优势,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助力人工智能为千行百业注入新动力、创造新价值。
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